常州食药监局发布中药饮片安全使用消费提示(中藥飲片浸泡藥物)
所谓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可直接用于调配或制剂的中药材及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品。中药饮片包括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中药饮片是中医学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其独特的炮制理论和方法,无不体现着中医学的精深智慧。随着中药饮片炮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成熟,目前它已成为中医学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
常州市食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中药饮片是药品,一定要根据中医处方进行合理使用,切记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服用。
有的人在煎煮中药之前嫌其“脏”“味”,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用清水来清洗。对此,常州市食药监局提醒,其实这是极不妥当的。中药材须经过加工炮制后才能作为中药饮片,其炮制的目的有: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矫味、矫臭;便于制剂、煎服和贮存;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如果用水清洗,清除或改变其中的有效物质,必然会改变药效。如某些中药里含有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枸杞子中的酸、麻黄中的碱、甘草中的糖、杏仁中的苷等,水溶解度就很大,如果煎煮前用水清洗,有效成分也会大量损失,的确没有必要。
煎煮中药是把中药的有效成分从植、动、矿物的固体中提取出来,溶解于药汁中。煎煮前先用水浸泡,目的是尽可能有利于更多的成分溶解于水中。中药材大多是干燥的组织,细胞干枯而萎缩,有效成分以沉淀或结晶存在于细胞内,组织外表面十分紧密,水分不易渗透,药物不易溶出,而以水浸泡一段时间后,中药材会变得柔软,细胞开始膨胀,细胞膜的间隙变大,水分易进入药材组织内,成分溶解于水中,在组织内形成高浓度的药物溶液,随着水温的增高,组织内的高浓度药液会逐渐向组织外扩散,有效成分就会溶解于水中。有些药材含有淀粉、蛋白质,如不浸泡就立即煎煮,会导致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堵塞在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水分进不去,有效成分溶不出来。水温宜在25~50℃,浸泡的时间宜掌握在30~90分钟,并依据冬、夏季节的变化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以达到完全浸透为准。或以中药材的性质而定,一般以花、草、叶、茎的中药以浸泡30分钟为宜,以根、根茎、果实、动物脏器、矿物质的中药应浸泡60~9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高出药材表面1~2厘米为宜。部分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麝香、阿胶等,不宜浸泡。
常州市食药监局同时指出,中药饮片正确地服用在治疗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功用,反之则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中药饮片的服药方法是根据病情及药性决定的,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关系,但许多患者对中药饮片的服用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服用方法不当,影响了药物疗效。因此,让患者掌握正确的服法,使中药饮片充分发挥药效,是十分重要的。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腥臭等刺激性食物,脾胃虚弱者应注意。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皮肤病患者,应忌咸水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盐。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者会产生\"闭门留寇\"的后患。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服人参和其他滋补药时忌萝卜,以免降低或消除滋补效力。(蒋知欲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