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55周年专题」 精兵强将一支队(鐵道兵支隊敵機)
题记:铁路运输线在战争状态下被称为“生命线”,部队的补给,人民的生存,经济建设的发展,不能断了“生命线”,保卫北越千里铁路运输线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钢铁雄师。
文/七支队通信连报务员 陈建中
1965年4月初,总参谋部下达命令:由铁道兵组建一支特别铁道工程部队,开赴越南援越抗美,部队代号——“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后来统一编称“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按照中越两国政府签订的《协议》,中国铁道工程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越南北方新建、改建铁路干线;抢修、维护被敌机轰炸破坏的线路。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立即调兵遣将。由铁道兵一师二团(编序为一大队,后来扩编新增组建四十四大队);铁道兵二师六、七、九团(二、三、四大队);铁道兵十三师六十三团(五大队);配属掩护施工的高炮六二八团(六大队)及高机分队;协同一支队的中国铁道部勘察设计队、大桥队、机务安装队、信号安装队及专业技术人员(工长、领工员、起重工、铆工、电焊工、机械工、潜水工586人);野战医院等共37300余人,组成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
五月始,各路人马在云南、广西中越边境集结,听命开赴越南。
时任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龙桂林任一支队主任,后由肖春先接任;郭延林任政治委员(后由李清德、于坦接任);肖春先、吴志笃、张通达、万军任副主任,李清德任副政委。一支队受铁道兵司令部和广州军区双重领导。
这支“钢铁雄师”的主帅龙桂林,47岁,正当年富力強,对铁道兵种工作有丰富的经验。他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入党,曾任叶剑英元帅的随从参谋、北平军调执行部整军处处长、东北野战军铁道兵纵队支队长,1949年任铁道兵三师师长,1950年任志愿军铁道兵副司令员,组织指挥朝鲜前线的铁道运输。1954年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长,后来任铁道兵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对战时铁路运输保障和我军铁道兵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5年4月14日,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韦杰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越南,考察、研究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越南后的具体任务。龙桂林带领总参军交部1名干部,高炮六十三师1名副师长,铁道兵政治部1名部长,铁二师3名师职干部,铁道部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铁道考察组”,随代表团到达越南。铁道组与越南越北军区参谋长边山、越南交通部铁路运输总局局长何登印等人,详细会谈了相关任务。并用40天考察了越南铁路运输状况,研究如何提高运输能力、反敌机轰炸抢修等问题,为铁道部队援越提出作战方案。
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解放军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吕正操,代表我国政府与越南运输部长潘仲慧,签订了中国援助越南新建、改建、抢修铁路的《协定》共107个项目。
部队出国前,副总参谋长李天佑特别向龙桂林交待:入越第一步要站稳脚跟,站稳脚跟了才能谈得上完成任务。
5月7日,副支队长万军(铁二师副师长)率领280人入越“打前站”。1965年5月23日,支队先遣队入越;
6月26日始,支队主力入越(以这一天为一支队援越抗美入越日),首批入越的是四大队;6月28日三大队入越;6月29日二大队入越;6月30日支队部机关、支直分队、六大队入越;9月24日五大队入越。至1965年10月30日止,一支队各部分批从中国广西友谊关、云南河口两关秘密开进越南,到达预定任务地区。
部队入越穿的是蓝色工作服,越南老百姓看见这支队伍肩扛的不是枪,而是铁镐,操作的不是大炮,而是机械。有些不解地问:“是打美帝的,还是搞建设的?这是一支什么队伍?”
这支精兵强将的特别铁道兵队伍,其中铁一师是1948年在东北成立的“四野”铁道兵——我首支铁道兵种部队;铁二师前身是名震华北抗日战场的”回民支队”。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较量过,保障了志愿军供给和中国援朝物资运输。具有光荣传统和过硬作风,有一批老红军、老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担任各级指挥员。今天在越南战场上,这支队伍又一次与美国佬交手。激昂的口号声震撼越北群山:“反轰炸抢修,挫败敌阴谋!
”“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铁路运输线!
”越南老百姓后来知道了,这支“蓝军”是中国毛主席派来帮助越南抢修铁路的。
越南北方的铁路干线有5条:东线河内至海防102公里;南线河内至荣市362.5公里;西线河内至老街(河老线)285公里;北线河内至友谊关(河友线)169公里;中线东英至太原55公里。西、北线与我国滇、桂铁路连接,是中越交通的主动脉、越南在抗美救国战争中接受外援的主要通道。南线被炸已中断运输,其他线也破坏十分严重,越方希望尽快修复。
龙桂林主任分兵部署:一部兵力紧急抢修被炸破坏的铁路;一部兵力投入铁路新段建设;一部兵力进行“米轨”改“准轨”工程;一部兵力投入抢修桥梁。
铁路,被抗美救国的越南人视为“生命线”,美军千方百计地报复北越的首要目标就是越南人的“生命线”,要掐断来自北方(中国、苏联)的援助和通往南方的运输。:毫不吝啬炸弹的美国飞机,将千百吨炸弹倾泻在“生命线”上,轨道多处被破坏,大地百孔千疮。
1965年7月,敌机多次轰炸支队指挥部所在地谅山同模。同模原本是个小火车站,因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需要,在此扩建机务段。敌人发现同模地区的军情和工地,加之该地是铁路河友线的咽喉,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后来支队指挥部转移到河北省郁陇县安旺日朗山。
越北方军区司令员谭光忠专程到一支队指挥部看望,对龙桂林主任说:“敌人专炸穿蓝衣服的,你们要注意。”
“我与美国佬是老对手啦!
1951年,我的这支队伍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佬交手3年,最后我们胜利了。”昔日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今天援越抗美的中国后勤部队龙桂林主任轻松地回答谭司令。
1965年10月5日,支队部电台收到空情预警:70架敌机趋向攻击安旺日朗山。值班参谋单宝平发布“上空电话”,下达作战及防空命令:高炮、高机“一等”临战,支队机关及直属分队人员按预案进入作战位置。
敌机群飞扑而至,发出惊天怪叫。地面高射机枪朝天怒吼和炸弹落地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震耳欲聋。正架设通信线网的通信连连长黄仁喜,端起冲锋枪朝敌机射击,一连打出了200多发子弹。支队通信连报务员胡泽亮在防空壕里架起半自动步枪,向敌机射击。
敌机俯冲投弹,几枚炸弹距离支队政治部住地周围爆炸,掀天揭地的气浪把丁云鹏科长从防空洞外掀翻到洞里了;参谋于成宽双耳震聋流血;抢修通信线通信兵蒋传碌时牺牲;清理战场时又发现宋宏生、姚海波、任贵保牺牲了,夏正武头负重伤,标图员徐培元右腿重伤。
支队直属高机分队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击落敌机1架击伤1架。
11月初,支队指挥机关转移到郁陇安场祝关大山洞里。
1966年5、6月,美机40余次轰炸宋化,投弹746枚。宋化位于河友线中段,宋化车站虽小地重,是交通咽喉。
8月11日,美机出动了96架次,从9时至18时连续性地轰炸,铁路多处被炸断,杜梅、龙边、安员、北江等铁路大桥、车站破坏严重。龙支队长接到报告,调兵遣将紧急抢修。
雨季,敌人企图利用汛期洪水频发,加强空中轰炸破坏,企图使北越的铁路瘫痪。重点仍然是几座主要的铁道大桥,雨季洪水汛期抢修桥梁难度更大。
8月的越南,温高炎热,白天室外达60多度,很多人脱了厚厚的工作服光着膀子干。搬运枕木的人搞的满身沥青,有的人被沥青灼伤。从中国东北运来枕木,经过沥青的防腐浸泡,很沉。在烈日下高温,沥青从枕木里渗出,沾染在肩、颈、手上,用毛巾擦拭,立刻红了,擦重了或多次擦汗就会破皮,加上汗水,那创口火辣辣地痛。有的人只好穿上工作服,穿工作服更热,不少人中署,中署的人被救醒了继续干,轻伤都不肯下火线。
一支队入越一年时间,北越的铁路全部恢复运行。各部驻防在河友、河老铁路干线上,全力以赴投入反轰炸抢修战斗中。
1966年8月21日,龙桂林带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高荣、翻译沈世坤、警卫员邓德海、司机刘富政一行5人,乘坐吉普车前往市求铁路抢修施工现场,在颠簸的吉普车里,龙将军一路沉思:战争是要死人的,革命会有牺牲,是我钢铁雄兵的血肉之躯保障了北越炸不断的运输线。
吉普车行至1号公路上,见路上行人纷纷跑向公路两侧的树林里。几个越南老百姓跑到吉普车前,指着天说越南话。同车的翻译向龙主任报告:“首长,敌机空袭。”龙主任叫司机:“停车防空!
”话声刚落,一声如雷劈下的呼啸从天而降。车上的人分别打开前后左右4扇车门下跳。
这时,敌机投下的1枚炸弹在吉普车左侧爆炸,弹片飞射,气浪扑来,从左侧跳车的司机和作战科长高荣当即牺牲,翻译沈世坤、警卫员邓德海受伤。1块弹片打在龙主任的臀部尾闾骨上,气浪夹着翻起的泥土把他头朝下脚朝上地埋在土里,邓德海不顾自己重伤,急忙拼力扒开土把龙主任扶起,2人便昏过去了。不知过了多久,龙主任苏醒了,他看到躺在身旁的邓德海的伤口仍在流血,抱起邓德海放在平坦的地方,用手绢把邓德海的伤口绑住。龙主任想坐在地上歇息一下,忽然感到臀部尾椎剧烈疼痛。路过的人民军卡车,将龙主任、邓德海、沈世坤送到郁陇越方的医院急救,然后送到一支队指挥部。
【上2图解:邓德海(上)与龙桂林(下)通话叙旧(凤凰卫视“援越抗美的中国军人”节目截图)2006年的一天,退伍回到湖北家乡的邓德海,给离休住在北京的龙桂林打电话问候,86岁的龙桂林在电话里说:“我们是患难之情生死之交啊!
40年前在越南,是你把我从埋在黄土里拉出来了,现在我仍然活着,只是我常常惦念,那些永远埋在越南铁道边山岗上的战士们。”】
作者1967年5月在越南和平省
作者简介:陈建中,男,湖北省武汉市人,194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5年9月入伍,系广州军区通信团战士。1966年10月——1968年3月参加了援越抗美,任中国后勤部队第七支队通信连电台报务员。部队工作时期,曾任电台台长、团政治处干事、营副教导员,1982年退役。就职于武汉市公安局,三级警监警衔,2008年退休。曾著援越抗美题材作品并出版《红河记忆》《秘出南关》。
编辑:女兵槛外人 圆圆
校对:沈子友2020.6.1.
来源:新华号 新华铁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