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灾后重建:村民返家清淤消杀_疾控中心进行水质检测(新絳新京報村民)
17日中午,新京报来到运城市新绛县汾河决口附近的村庄。段家庄村的道路淤泥已经清理干净,村民正在清理室内被洪水浸泡的物品。街道边,成堆的废弃物品被装上自卸车运走。
受灾较重的西关村内,街上还有大量的淤泥,进行清理的人们穿着雨鞋,但走路仍小心翼翼怕打滑摔倒。村附近的玉米田地里,水还有半腰高。
新京报从新绛县疾控中心水质检测部工作人员处获悉,洪水退后,有部分村民已自行回家进行清理工作。疾控中心已经逐步开始消杀、水质检测等工作。
10月17日,新绛县受灾村庄,成堆的废弃物品堆在路边等待装卸车运走。新京报 吴梦真 摄
安置点内村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南关村村民李女士早在10月6日决口前就已经从家撤离前往安置点。她70岁的老伴想上河堤帮忙加固堤坝被救援人员劝回。“救援人员说,‘你们都赶紧撤离就行了’,就把我们都转移到了安置点。”李女士告诉新京报,由于汾河附近的村庄都要转移,安置点人员爆满,他们辗转了三个地方,才来到新绛一中。
在新绛一中安置点,一间大教室里摆放了十几个学生用的绿色铁床,两人睡一张床,每个床头还挂有姓名卡片便于人们区分。午饭后,有人躺在房间休息。房间外,有人在学校操场晒太阳,有人聚在一起交谈,部分打算回村的村民则来到“回村人员消毒处”进行登记报备。不远处物资车旁,人们正在往下搬新运来的南瓜。
对于雨灾后的生活,李女士表示,“以前发生灾难大家都是各处逃难,现在还有安置点,安置点每天都会有心理老师给我们上课做疏导,昨天还有人组织了我们跳舞。”
村民家中被水浸泡发霉的被子。新京报 吴梦真 摄
17日上午,南关村村干部组织了一部分年轻人回村清理淤泥。安置点内的人下午则准备进行核酸检测,为返家做准备。
另一处安置点新绛体育馆外,两口做饭的大锅刚刚熄火,忙碌了一中午的志愿者们正坐着休息。体育馆内,工作人员呼喊“大家注意了,回村之前每个人都要进行核酸检测,大家一会儿在门口排队。”
村民全身都沾满了淤泥。新京报 吴梦真 摄
部分村民回家清淤、晾晒泡水物品
张先生的家在西关村村边,是栋二层楼房。汾河新绛段决口时,他还在北京工作,父母怕他担心没有告诉他连夜撤离的事情。8日,他才知道房子被淹了,父母住在了亲戚家。“后来这几天,我每天都要跟家里联系才安心。”15日,听到可以回家清理,张先生马上买了最近的车票赶回家。
回家时,院子里的水已经退了,地上堆积了厚厚的淤泥,一进去刺鼻的味道迎面而来。房间内家具被冲得横七竖八,连冰箱也倾斜地卡在墙角。柜子里衣服、被子全都浸满了水。
村民家中堆积了厚厚的淤泥,房间东西都被搬到院内晾晒。新京报 吴梦真 摄
张先生拿着84消毒液先在家里消毒了三遍,然后开始用小推车清理淤泥。2平米大小的卫生间,张先生推出了3车淤泥,厨房、客厅、两间卧室,一楼全部房间清淤让他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
村里还没通电,到了晚上,房间里渐渐没了光线。张先生不想耽误时间,于是用手机手电筒照明又干了一会。为了方便收拾,他和父母干脆在家里二楼住下了。第二天一大早,张先生和父亲将毁坏的家具搬到街上,家里大部分家具被水泡得都不能用了,衣物也都泡了水,张先生想要丢掉,但父母觉得太可惜,最后勉强留了两床被子正在院子里晾晒。
段家庄村的道路上,淤泥已经清理干净。村民正在清理室内被洪水浸泡的物品。村民王女士家的院子里,楼上楼下晾满了衣服、被子,大部分家具都扔掉了,她只留下两张床还放在院子中晾晒。街道边,成堆的废弃物品被装上自卸车运走。
新绛县疾控中心水质检测组工作人员上门采集水样。新京报 吴梦真 摄
清淤、消杀、水质检测重建工作全面启动
据山西日报官方微博消息,为了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10月12日,山西新绛开展清理积水淤泥工作,对雨后淹没过的重点区域进行消杀作业。目前已出动人员300人次,车辆100多台次,清理垃圾50余吨,清理面积约2万余平方米。
17日下午,新京报在西关村看到,新绛县疾控中心水质检测小组正在村民家里,采集饮用水。
水质检测部门组长告诉新京报,新绛县疾控中心已经开始对受灾区进行全面消杀。消杀结束后,水质检测部门也开始对生活用水进行检测。“我们上午在附近的段家庄村采集了67份,一路又来到了西关村。什么时候带来的无菌袋用完了,就再回去重新拿。”
新绛县疾控中心水质检测组工作人员上门采集水样。新京报 吴梦真 摄
桥东村村干部告诉新京报,村里前几天展开了排水清淤工作。另外针对部分村村民房屋地基塌陷,导致房屋开裂严重的情况,也已经有工作人员上门对房屋进行鉴定,正在等待后续工作进行。
新京报 吴梦真 山西发布
编辑 刘倩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