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失传的古法美容(奶奶美容汗毛)
挽面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古法美容。所用工具也很简单,一个发箍,一支镊子,一把剃头刀,一盒鸭蛋粉,两卷粗细棉线,加一条围裙便是全部行当。挽面前用发箍把额前的刘海往上套住,像剃头一样系上围裙布。挽面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先用鸭蛋粉扑满整张脸,扑粉的目的主要是扩大毛孔,让汗毛显现出来,同时增加脸部润滑度,行线时可以保护皮肤和减少痛感。
挽面工具
第二步是用镊子拔去额头和鬓角较长的杂毛,初步修整眉毛。奶奶喜欢把女子的额头鬓角修的有棱有角,看上去特别清爽。修眉是挽面的重点,拔眉毛有时多一根毛或少一根都不行,修眉前要根据脸型确定眉毛的粗细和形状,总体上奶奶偏好把眉毛修成弯弯的月牙形,而老妈喜欢修的偏直线型。
修眉
第三步是用棉线拔脸部汗毛,这是挽面最主要的环节。先用粗棉线,拉出一截棉线,一头用牙咬着,中间在右手拇指上绕两匝,另一头拿在左手上呈三角形状,行线时把三角形绕的一角紧贴在女子的脸部,然后两手一弛一张,上下左右交叉绞动,线圈先从额头顶端开始,慢慢往下行遍整张脸,这样就可以拔掉脸部的所有汗毛。现在市面上的挽面神器其实就是依据这个道理制造出来。粗棉线之后再用细棉线把遗留的细毛清除干净。
拉线
绞汗毛
第四部是用剃头刀刮脸。这步特别要小心,刀口方向要控制好,否则一不小心会伤到脸上的皮肤。刮脸也是先从额头顶端开始,慢慢往下刮遍整张脸,把原来扑的粉和掉在脸上的杂毛全部刮干净,同时也起到去角质层清洁脸部的目的。
刮脸
经过这四步操作,女子的脸蛋便显得整洁光滑光彩明净。个别皮肤薄点会有红红的一阵,几分钟后会慢慢褪去。挽面后因毛孔打开,脸刮干净了,所以奶奶会吩咐半天内不要洗脸。
很多人把挽面说成开脸,我的印象中两者还是有区别。挽面是已婚妇女都可以进行,而开脸只针对即将出嫁的女子,要出嫁的女子提前一两天先挽面,在出嫁当天早上进行开脸,开脸时要用到剃头刀,所以奶奶都是多备两把剃刀,在好日子时可以借给新娘子。给新娘挽面要特别细致,因为没拔过毛,鬓角没成型,眉毛没处理过,所以耗费时间也较普通人长。新娘挽面后奶奶常常会建议她们向附近的哺乳期妈妈们要点奶水涂在脸上,使皮肤更光洁有弹性。新娘也会自己带一个红包作为挽面费用,红包金额因人而异,通常是普通人的三四倍,客气的会有五到十倍。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要当新娘的女子过来挽面,这意味着我可以看到女子变脸记,从未挽面过的女子第一次挽面后,整个人便容光焕发,加上本就年轻的脸上流溢出青春的光彩,特别是汗毛发达的人对比更是惊人,前后会判为两人令人啧啧赞叹。奶奶常说做新娘就是会有种特别的美。有新娘来也意味着我马上会有喜糖和红鸡蛋吃,剃头刀借去还回来时都会附赠喜糖和红鸡蛋,大部分便是我的奖品。因为奶奶在忙时,我就是她的小跑腿,那时没有电话,交通不便,节假日很多顾客过来,不管人多人少都会小院子里排队等候,隔壁近的先打个招呼回去干点活过来,相当于现在的拿号,远路的带上毛衣打打聊聊,我便要搬凳招呼一下,有时跑腿买点东西。
八九十年代挽面以其价廉美容效果立竿见影且无副作用,很受到爱美女士们的青睐,奶奶的名声在外,许多顾客老大远都会跑一趟,老顾客说是挽面后脸光洁很好涂面油,隔一段时间感觉不好涂便要来修一下。奶奶老妈一直遵循传统的规定,从不给为未婚少女挽面,偶有爱美少女求着赖着不走,那只是在嘴边拔几根小胡须或眉毛边上拔几根杂毛应付一下,脸部额头鬓角肯定是不给修的。我想应该是客家人用于区别已婚未婚的传统。
有人问行线拔毛时痛不痛?挽面后毛会不会长的更多?关于第一个问题跟个人的汗毛粗细和行线的部位都有关系。汗毛粗的会有点痛感,一般行到额头上或有骨头撑起的地方是不会痛,只有皮肉如眼皮的地方会有痛感。第二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很多人挽了一次之后脸上便一直没有杂毛了,有些人还是会长。根据奶奶老妈的说法,还有我几十年的观察以及亲身体会,挽面后眉毛会长的越浓密,可能是刺激了眉毛的毛囊缘故,而汗毛会越来越稀疏,也就是该长毛的地方会长,不该长的地方会少了,所以这古法美容能够延传几代人。电影里也常见国外唐人街街头有华人女子在挽面。
挽面需要用牙齿咬线,常年累月,牙齿变形,奶奶牙齿受损到咬不住线后就不再挽面。如今,老妈年事已高,牙齿也已经受损。再者,挽面要一高一低坐着,手部用力,一次下来近一个小时,久坐腰椎劳损,手关节变形,腿步发麻,我们子女不让她继续,但凡有人来她还是不忍心让顾客空跑一趟。
随着新型美容的兴起,老一辈顾客年纪已大逐渐离去,新人们不再挽面,甚至有些没听过挽面一说。现在当新娘也是注重新型美容,花大钱保养脸部,很多不再行开脸礼仪。于是乎,这挽面的古法美容渐渐也失去顾客。
感觉挽面这古法美容渐渐失传有些可惜,特以此文记录一家三代人的传统技艺,同时也纪念奶奶去世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