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画画时你该说些什么?学会这样对话_能帮你省下很多早教费(孩子畫畫幫你)
妞妞在墨尔本的美术老师Sue是一个声音和长相都非常甜美的漂亮大姐姐,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墨尔本。在看了朋友发来的她的作品和她教的孩子们的作品后,我立即跟她约了试课。
去试课的时候,我还有些迟疑。担心孩子们的作品都是老师创作出来的。艺术启蒙没做好,反而还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结果试课的时候,我在门外“偷听”。妞妞一开始比较拘谨,说“我不敢”,过了几分钟就和老师搞熟了。老师和孩子有非常丰富的语言交流。比如,妞妞的画的都是线条,老师便捏捏她的手臂说,“你画的是小鸟的骨头,它的肉肉呢?”期间还有很多引导孩子给画面增加细节的语言。
以我粗浅的理解,艺术创作就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艺术的本质是表达和沟通。会和孩子沟通,这本身已经很棒了,还能引导孩子深入观察、感受,并用艺术手段来表达,这个老师真的很有办法呢!
试课后,我果断给妞妞报了名(还给自己报了成人班哈哈)。
关于艺术启蒙,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充满疑问,也不知道如何下手:
在孩子画画时,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的画都有故事情节了,而我家孩子的画还是那么抽象呢?该如何评价孩子的画的好坏呢?
怎么夸?画得不好的时候怎么说?还是完全不应该对孩子的作品有负面评价?
该不该“教”孩子画?如果孩子让你帮他画,画还是不画?
可以临摹画吗?这样做会扼杀想象力吗?
玩填色画会扼杀想象力吗?
……
带着很多困惑,我跟Sue老师请教了一下,于是有了这篇采访文,不仅仅是画画,很多早教、陪玩的技巧都在里面,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Sue老师,
今天这么热,
你怎么穿得和一只胖熊一样,
你要去哪?”
——“诶…因为我好冷啊!
到时间了,
我差不多要冬眠了,
春天见啊~”
“春天是什么时候?
一百年以后吗??”
“Sue老师!
你抱抱我,
我每天吃很多饭,
你肯定抱不动我!
”
——“啊啊啊,
真的很重耶!
卖小猪啦,
一斤多少钱啊~”
“嗯...185块钱!
”
“Sue老师,
我想给美人鱼涂上我妈妈那种口红,
就是红色的那种,
可以吗?”
——“那太可以了啊~
你是不是也很想偷偷涂
妈妈哪支红色口红呀~”
“嘿嘿嘿,对呀…”
以上是我和小画班爱徒的日常对话。然而这样的对话类型,总能高频地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会叨叨叨说个不停,天马行空,甚至,这些内容都将会出现在ta的画面上。
所以,与孩子交流,我们大人们先学会讲有趣的话,听起来好玩并能迎合到孩子的口味就行~
孩子画画时,
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画画是孩子们的表达方式之一,他们其实在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说不出写不好的“内容”。
说一句话再简单不过,“我的坦克,它bombombom地开到我家”。可能你都难以想象,这个“bombombom开过来”的声音,孩子都会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写一个字于孩子而言就有些难了。在他们看来,“字”和“画”都是符号类的图形,然而“画”似乎又比“字”更生动一些呢!
(要不这帮熊孩子怎么会更愿意看图书和动画片,而不是一本纯文字读物呢~)
那么,孩子们在画画时,我们该说些什么呢?我的方式是:
当孩子画画时不说话,专注度极高的时候,我便不说话,不打扰,等ta停笔时再听ta娓娓道来,这时的交流ta可能还会选择性地补充到画面里。
当孩子边画边讲个不停的时候,无论什么话题,都尽量搭上话。不做话题终结者,可以不断抛给ta很多问题,让ta自信和你分享ta的想法~聊着聊着,ta会被你们聊天的故事情节吸引,并潜移默化地涂鸦到画面上。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的画
都有故事情节了,
而我家孩子的画
还是那么抽象呢?
我宁愿相信每一幅孩子的画都有ta的故事在诉说。
例如上面说的坦克“bombombom开过来”的声音孩子都会画出来,具体怎么画?
可能是3条线,3个圈。一般情况下会边说边画,而且大多时候会“bom”几下就会画几条线或几个圈。同理,“哗哗哗地下雨”也会以此种方式表达出来。
另外就是孩子们愿意表达(画出来)一些运动轨迹,例如,“蜜蜂从树上飞到屋顶,再飞到花里面采蜜”,这只蜜蜂的飞行轨迹........真的就这么出现在ta的画面上了!
他们会认为动态的东西落实到静止的画面上,自己总该做些什么~这个“什么”,就是画面上最好的体现!
3-3.5岁孩子的写生蜜蜂作品
同样都有蜜蜂飞行的轨迹
左:蜜蜂飞行的轨迹体现为画笔的乱涂
右:蜜蜂飞行的轨迹则体现为n只蜜蜂的重影
7岁孩子的写生蜜蜂作品
因观察的角度和引导思维的方式不同,
即使是写生蜜蜂
这组作品也并没有很具象呀~
所以画得有没有故事情节,也并不能用“画得抽象”而否定。画了什么,孩子说了算~
怎么夸?
画得不好的时候
怎么说?
还是完全不能有
负面评价?
夸的方式有一百万种~而我更热衷于“边赞边装傻”!
装傻即不断抛出问题给他们,让他们感觉你愿意倾听ta的想法并感兴趣ta的表达~
画得不好时怎么说呢?我更建议当你觉得作品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效果时,要尽全力找到画面里孩子努力表达的地方!
即便是无心插柳,都尽量给予肯定。毕竟评定作品好坏的标准参差不齐,谁都不能做到权威,特别是对孩子们的画的评价。我更愿意根据孩子画画时的投入和愉悦状态来“评价”ta的作品。换句话说,孩子画得开心起劲又投入,然而你却觉得好丑......哈哈,谁高兴谁知道~
教不教?怎么教?
儿童学习绘画分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涂鸦(随机乱涂、有控制地涂鸦、有意义的符号)通常从一岁半到两岁开始。
2 第二阶段:早期的象征意义,出现人物形象
到了3、4岁左右,小朋友的艺术发展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开始能够把圆圈和其他线条组合起来。这时他们的画里开始出现人脸,或者像人的形象,早期的象征意义开始出现了。
孩子可能会在画画前,先说出自己要画什么,或者指着自己的画宣布,“这是妈妈”,或者指着自己的某个作品说,“这是我的小狗”。对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团黑线或者说和第一阶段的乱涂乱画差不多的杂乱的线条。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作品已经有“意义”了。
3 第三阶段:象征意义阶段
到了5,6岁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比如房子,树,或者是人,都建立了相对应的图形符号。这些符号来自于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抽象理解,而不是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上的,所以这些符号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5到6岁的孩子的画作中,一个更显著的变化是出现了用来表达物体的空间位置的基线。
当孩子想要在画面中体现距离的概念时,就会出现两条或者以上的基线。在很多不同的文明和时代中,这种展现三维空间的绘画方式也会在成人的画作中出现。
除了基线以外,孩子们会想出更多天才的方式来在画作中描绘“空间”。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在一张或者一系列的图画中表现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有一些学者把这种手法称作时间和空间的陈述,这是孩子们在利用画作来讲故事和表演。
另外一种5岁或6岁的孩子开始采用的特别的绘画方式是“X光画”——具有透视效果,一些物品是透明的,是可以看到内部的。
4 第四阶段:现实主义阶段
6至9岁儿童会对用线描画形状大感兴趣。
9至12岁孩子已没有图式期的表现,其特征是想照实物描画。然而,他们还不太理解透视,因此画得仍不像实物。并且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开始对自己的画作有自我评价,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画得不好,可能逐渐失去对画画的兴趣。
12-15岁孩子开始根据透视、明暗的变化,学会写实表现。
注意:有的理论把画画的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有的分为五个阶段,不过大致的发展过程都差不多。
3-7岁孩子“关于人”的创作作品
你们可以根据上述4个绘画阶段来判断每幅作品分别是几岁孩子画的了吗?
之后,还有众多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学家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结论大同小异,且几乎都认同:
大约3岁和9岁是两条模糊的分界线————
孩子大约在3岁后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绘画活动;
大约9岁之后才能学习写实的技法,接受传统的、学院派的绘画教育。
综上所述,关于“教不教”的问题,答案是在孩子8、9岁之前,假如“教”=指导,指导是指教授技法类等理论知识,那就不教。
但是引导≠指导。引导是通过语言、肢体、教具等方式启发孩子思维,打开脑洞,给足孩子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所以幼儿和年龄小的儿童画画,可以被引导,而非被指导。
反之,随着孩子成长,比如9岁后,假如“教”=指导,孩子也不排斥学习绘画的相关知识,那就学呗~这时,假如家长们不具备绘画基础能力和理论知识,恐怕就不要插手孩子的美术教育了。
关于不能让孩子临摹?
临摹会不会扼杀
想象力?
临摹即是复制或模仿的意思。这样解释似乎就是限制孩子想象力发挥的意思。但殊不知很大程度上“原作”就是孩子“看到”并“理解”的资源渠道之一。
关于临摹,我的方法是:讲述+临摹+再创作。例如,本周课题是临摹优秀绘本《敲门小熊》,教案我只会提供给孩子直到ta线稿完成一半的时候就收起来,接下来是通过故事的发展慢慢引导孩子:
你画的小熊会去敲谁的门呀?敲医院的门?(医院有谁?他们会聊些什么?)还是他会去敲你幼儿园的门?(他会遇见你的所有小伙伴吗?你会邀请他一起玩些什么呢?)难道......他还会去敲你家的门?(开门的是爸爸妈妈还是你呢?你有没有做好晚饭招待他呀?~)
想象力、创造力是在现有的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新的联想和整合。
故创作源于生活。
示例:临摹绘本《Here We Are》
关于宇宙发展的绘本解读与再创作课题
绘本原图
2.5岁-8岁孩子作品
关于宇宙,关于太阳系,
孩子们的理解不局限于一堆星球
你会在太阳系上晾你最爱的衣服吗?
假如有机会,
你会带谁去宇宙里溜达一圈呀?
你的太阳系就像你的爱好图表,
把你的信息都“填上”吧~
不能帮孩子画?
不能玩填色本?
在孩子主动要求帮忙画的时候,可以帮孩子画。但“画什么”“怎么画”“画成怎样”要有个度。
举个例子,“妈妈,我想画恐龙,很凶的那种,但我不会,你能帮我吗?”
这时,无论妈妈有没有绘画基础,都可以欣然答应~你的脑子里只需尽快抓住ta的关键词:“凶凶的恐龙”。“凶凶的”可以联想到恐龙张开的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齿,这时你可以提高分贝:“哇!
张开嘴巴的恐龙!
牙齿超尖!
看起来好凶啊!
”然而你只需拿笔画出张开的嘴巴,画出一颗尖牙并把问题抛回给孩子:“你能把尖尖的牙齿画完吗?”至于恐龙的造型或许妈妈会觉得有点难。但无论什么造型,都是可以解构成图形的整合拼凑的。例如圆形(头),椭圆形(身体),三角形(尾巴),梯形(腿)......
至于填色本,个人觉得确实没有太大必要给孩子玩。填色本已提供了刻板造型,而孩子根本可以自主画出造型来呀。至于填色本的意义,假如说是要让孩子有界限意识(不涂出界),那么我觉得“涂不涂出界”起码在学龄前,甚至到小学低年级都不需要和孩子深究。
3-5岁孩子作品
仅一个圆(头),
两个三角形(身子和尾巴)就勾勒出的小鸟~
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有几点内容和大家分享:
1
与孩子一起画:一笔一画的游戏。
规则是:
大人和小孩各选一支颜色笔(期间不可更换),轮流画,一人一次只能画一笔,期间如果用笔轨迹很长也算一次,只要当笔头离开画纸时就当一次机会结束。
家长可以充分抓住这个互动的机会,示范画点线面,让孩子跟着你画,也可引导孩子在你的图形基础上继续造型,或合作画一朵花等等。
我与5岁孩子合作的一笔一画
4个5岁孩子合作的一笔一画
2
孩子画画时尽可能提供多种绘画材料,就好像我们说话一样,这相当于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新材料的出现也可以很快吸引住孩子注意力,在ta尝试的过程中会慢慢有自己喜欢的材料选择,同时可以促使ta快速掌握材料的属性并上手材料的运用方法。
3
8、9岁以前的孩子画画时尽量不提供橡皮擦。不要怕画错,即使感觉画错了,也可安抚ta后期涂色可以掩盖掉的。如果会引导,更可以将画错的地方延伸演变成一个新元素,让ta试着把它完善,使其变成画面里具有意义的一部分。
4
学龄前的孩子画画可以反复提示:“用力画哦,让我听见笔刷刷画线的声音”。因为只有用力画,孩子才可以画得肯定和自信。很大程度上还会把东西画大,而画大了才可以继续往里填充更多的内容。
5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勿揠苗助长。例如不要指望3岁孩子可以画四肢健全的人,而不是火柴人!
不要强迫孩子五六岁就开始学素描!
更不要轻易说出“人家的画怎么就xxx,你的画怎么就xxx?”这是一个让谁都哑口无言的问句。
孩子更希望你欣喜并天真地问“真好看~你画的是什么呀~?” 多过一张高度质疑和嫌弃脸地问“天啊,你这画的是什么?!
”
小舒说:
看完Sue老师关于幼儿绘画的见解,我发现,和孩子一起画画时,你们的语言交流其实是比“怎么画”、画得像不像,要重要得多的。艺术启蒙就是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啊!
我跟Sue老师学到很多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你呢?
最后给大家看看妞妞自己创作的作品 vs 在老师引导下创作的作品:
下面这幅是试课时,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的:
孩子的画前后对比,让我真的意识到语言的力量!
注:妞妞的大嘴年鸟是老师先提供了自己的“大手”,让妞妞画的大嘴鸟的身体轮廓——为了让孩子可以画得大一点,以便之后孩子可以借助想象,为画面增加丰富的细节。
身体中间的一条横着的黑线是老师画的,脸上前三个小红点是老师“挤”的,示范给妞妞怎么挤出涂料。
其余部分都是孩子在和老师对话的过程中完成的。妞妞一直边画边笑,上完课老师跟我说,她笑点超低哈哈。
我觉得,能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早教班,就是好的早教班。
- END -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请在评论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关注“夏天的陈小舒”,
回复以下关键字,就可以看到对应的推送啦
回复【怀孕】备孕知识、孕期疼痛、孕期营养、孕期美容 等;
回复【哺乳】开奶、母乳不足怎么办、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药 等;
回复【奶粉】配方奶知识及奶瓶喂养;
回复【乳腺炎】涨奶、母乳过多怎么办以及如何挤奶喂养;
回复【湿疹】了解婴儿湿疹;
回复【生病】关于感冒、打鼾、发烧、咳嗽、便秘等幼儿常见病;
回复【睡觉】婴儿睡眠知识综述、新生儿睡眠安全等;
回复【头型】如何塑造宝宝的漂亮头型;
回复【食谱】辅食食材与食谱目录;
回复【儿歌】儿歌精选与推荐;
回复【绘本】 绘本推荐、书单、亲子共读等;
回复【双语】 双语、英语学习;
回复【刷牙】 儿童牙刷的选择,刷牙方法,牙膏用量等;
回复【语言】 语言学习、语言发育迟缓;
回复【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游戏;
回复【生长曲线】 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判断孩子的发育状况;
回复【不吃饭】 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回复【辅食】 了解关于孩子辅食添加的一切;